机器人替你写新闻,好事or坏事?

机器人新同事在帮New York记者写稿,是抢饭碗还是解放新闻人?

钛媒体注:人类的懒惰正在催生越来越多的自动化工具,比如传说中颠覆新闻记者职业的写稿机器,像那种专门为网络编辑而制作的傻瓜式编辑软件早就比比皆是了。假如我们告诉你,有一款接近于机器人的软件能够真正在一年内生产3亿篇消息类稿件,你信吗?新闻通讯社美联社就已经在使用这样的软件,也由此引发了新闻从业者的争论,写稿机器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乐观者和悲观者怎么说?来自《纽约》杂志网络版的一篇关于机器人写作影响的自述,经钛媒体编译:

 

上周某天,《纽约》杂志(New York)一名商业记者接到一项任务,为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综述一则有关金属业巨头美铝公司Alcoa的季度财报内容。这位记者的报道是这样开头的:

美铝公司(股票代号:AA)本周二公布报告,二季度获利1.38亿美元,扭转了长达一年的亏损局面,盈利结果超出分析师预期。该公司报告,为工业企业客户用作零部件的工程类产品业绩迅猛增长,同时,该司在设法削减熔铝业务的成本。

你可以说,这篇摘要在写作技巧上平平,但它抓住了要点,足以让任何一位读者完全了解报道相关的背景,读懂财报的意义——这种写法未尝不可。而最惊人的地方在于,完成这样一篇新闻综述,他只花了不到一秒钟。

简直匪夷所思吧!但1秒钟完成绝不是mission impossible,因为美联社的报道原文就根本不是人类所写,而是软件的手笔——准确的说是一台机器人——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小城德汉姆的一家公司Automated Insights(以下简称AI)制造。上个月,美联社宣布将使用Automated Insights的软件产品Wordsmith,预计这种机器人每季度可“生产”4440篇企业盈利相关的报道,数量是人类记者目前水平的十倍多。

当天,各大通讯社纷纷报道美铝的盈利报告时,一家投资研究公司Zacks Investment Research会立即统计这些数据,通过美联社自有的计算程式传给该社,抽取关键数据和词语,让它们与其他背景信息匹配。只需花上几毫秒时间,软件就能编写一篇美联社风格的完整报道,看不出和出自人手的报道有什么区别。很快,这篇报道就会出现在许多美联社的关联网站,如美国的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夏威夷新闻网站Hawaii News Now、阿肯色州和密苏里州的新闻频道KAIT8。

据AI的发言人所说,美联社的员工会参与编辑,在财报的基础上增加美铝的相关报道。但美联社称,在不远的将来,许多报道的操作过程都会由机器人负责,实现自动化。

时至今日,在那些生产汽车或者电子产品的工厂里看到机器替代人类劳动者,我们已经不再意外,太正常不过了。可要说到风风火火、神气活现的记者,大家一直觉得这根本是一群完全不会受到“自动化”威胁的安全职场人士。所以当美联社宣布启用新一代自动化机器人发布新闻时,美国本土乃至全球坐在办公桌后的新闻人都坐不住了。有人甚至可能在看到这条消息时冲着排字工同事喊声:“嘿伙计,别忙活了,都歇歇吧,机器人要把我们换下了!”

不过,《纽约》杂志商业与科技版撰稿人凯文·罗斯倒没那么紧张,他非常欢迎这些“机器人新同事”。罗斯说,非但不害怕自己会因为一款软件失业,而且觉得,长期来看,启用自动化的报道对新闻记者来说是最大的好消息。

 

为什么是好消息?

首先,人类的智力优势并未因此而丧失,AI公司创造的软件只能生成特定类型的报道,只能采用单一来源的数据,遵循常用的报道模式,“生产”一类短新闻。该软件会设定算法,用它们整理数据事实和关键的趋势,并与历史数据和其他背景信息相结合,再遣词造句,呈现描述性的句子。目前Automated Insights的软件用户既有媒体也有企业,雅虎体育频道的橄榄球赛事用它做综评,《财富》500强企业的内部销售报告也用它综述。它还负担起制作一些房地产的名录和其他类似简单报告的工作。《洛杉矶时报》甚至开发了自动报道地震的软件,今年年初已经投入测试。

另外,机器人撰写报道,也绝不仅仅是像做一道完形填空题那么简单。软件为读者量身定制了一套更高级的计算机算法——将读者喜好的语气、角度甚至幽默融入一篇报道之中。以机器人报导篮球赛事为例,可能机器人会用同样的数据生成两个版本的报道:一个版本为获胜球队的粉丝所写,一副开心乐天的口气;另一个版本读起来显得比较沮丧低落,如同失利球队的球迷那类感受。

然而,这些所谓的“机器人”再怎么高精尖,也无法接近创造力旺盛的人类作者,无法全力释放创造才华。

它们不可能在字里行间展现影视评论家马特·左勒·塞茨对艾美奖的那种冷漠决绝,也不可能像评论家乔纳森·查特那样犀利还击奥巴马医改法的反对者,或者像两性专栏作家莫琳·奥康纳对美国夏令营的性事趣闻那么津津乐道......对今天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来说,任何一位《纽约》杂志的专业作者都太复杂,无法学习模拟。

但至少,这并不妨碍机器人们掌握人类的许多技能,比如接听电话、从多个来源中选取数据点,根据事实迹象得出原创的结论。

解放新闻人?

罗斯认为,今天这些机器人所写的实际上是人类记者不愿耗时去写的那类报道。相信不少报业和网媒的记者都曾经有过一段“追消息”的苦逼岁月。

他回忆起自己在《纽约时报》的上一份工作,当初他就时不时得到命令,要很快发布一些企业财报的报道,和美联社的机器人如今“生产”的报道如出一辙。

罗斯坦言,大清早接到那种任务真是痛苦,要从一堆数字里凑一篇新闻稿,又把它们复制到事先写好的大纲里,再附上标题摘要,然后尽快发布,让交易者了解应该买入还是抛售。这样的报道显然又无聊又折磨人。坦白说,在这方面,丝毫不会情绪化的机器人可能比人类做得更好。和那些刚入行还摸不着门道的记者相比,机器人至少已经可以迅速写出这样的句子:全球资产管理巨头黑石公布,第四季度盈利5.5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6%。

如果《纽约时报》能像美联社那样改用机器人报导有关企业财报的新闻,不再把这样枯燥无味的任务扔给初出茅庐的记者,就可以将宝贵的时间用来构思真正需要人类智慧的报道了,比如:描摹各类人等,分析潮流趋势,树立舆论导向。这正是罗斯不担心机器人加盟新闻业的原因,它们不会害得合格的人类记者丢掉饭碗,反而可能将记者解放出来,腾出时间做那些更像样的新闻工作。

再说说制造软件的这家公司。AI公司CEO罗比·艾伦曾经在思科公司做过工程师,他自然是同意罗斯的观点:“总体来说,出版业的商业模式面临许多挑战,必须尝试新生事物。” 但艾伦坚称:“新生事物并不会意味着大批人失业。我根本不为记者不担心。我们的技术模拟的是数据分析师干的活。它无法很好地胜任记者的工作。”

艾伦说,机器人能做的是以超越人类能力的速度生成一些报道。去年,Wordsmith公司的软件生产了3亿篇报道,比全球任何一家媒体的人类记者报道数量都多。今年,该公司的挑战会更大:计划制作超过10亿篇报道。这其中鲜有那种深度、引人入胜的故事性文章,大部分是体育赛事综述、财经报道或者其他仿佛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简单事实类新闻。

可综合来看,这些机器人创造了史上新闻创作的壮举。当然,数量多未必效果更好。但是,对读者来说,无论想查询某只平庸无奇的体育比赛队伍,还是一时好奇想了解某只冷门的个股,总有一篇可读的完整报道及时出现,这就是机器人加入新闻业的一种意义。

“我们想要实现的,大多都不是直接取代现存的模式”, 艾伦澄清,“毕竟,你根本找不到愿意一周写上万篇橄榄球赛事报道的真人记者。”

肯·多科特是一位研究新闻业的独立分析师,在它看来,机器人报道的兴起是时代的产物,既是科技发展的成果,又是新闻业经济环境不佳的无奈之举。行业不景气,媒体不得不为了削减成本寻找多种方法。多科特评价:“机器人只是新型新闻业的又一种工具。”他预计,未来机器人不会是记者的竞争对手,还会充当记者的好帮手,帮助准备一些数据秘籍的段落,便于记者将那些内容补充到分析文章中,创造比单靠人类劳动效率更高的人机结合报道。

多科特说:“记者,已经成为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工作。仅仅写普通的新闻稿,或者采访某个人,接着写一篇不足千字的通俗报道,这都不够。往乐观的方面看,我们会利用计算机作那些组织基本事实的基础工作,判断与分析、解读和读者体验都要由人类来完成。”

多科特甚至认为,有了机器人的协助甚至可能激发人类记者的智慧,让记者做得更好。

当有了软件帮你生成类似于老实文件夹的数据,这就等于我们得到了全天候服务的研究助理。人类报道的信息就会更准确,因为软件直接从数据源获取信息,并非人类复制粘贴的操作。所以,在梳理信息时,人类记者出的错就会更少。而且,有了机器人严格挖掘数据把关,记者们将能够把精力集中在那些需要深入启迪、娱乐和开导读者的报道上,不会只是重复无趣的方法,把简单的信息从A处搬到B处。或许记者也会有兴趣,开始更精心地创造哪怕基本的新闻报道,目的只是为了向读者证明,它们不是在机器自动化帮助下完成的。俏皮的记者甚至会这么反问:哪部机器人能像这样巧妙地引用碧昂斯?

诚然,这个世界还需要企业财报的报道和体育赛事的综述,总有些记者的职责就是写这类文章。

自动化,在某种程度上必然减少了媒体对这些人类记者岗位的需求,特别是在资金来源不足、财务状况不佳的小型地方媒体。创造内容的机器人今后会使用更先进的技术,本领也会随之越来越强,能写更多类型的新闻。电视要闻、博客、体育分析、政治活动专题等新闻看起来都可以自动化处理。眼下还在从事这类新闻工作的人可能会慢慢淡出。据艾伦预计,机器人甚至会涉足人力资源和外联领域。艾伦透露,多家政治组织已经接触Automated Insights,希望利用Wordsmith,向选民发布个性化的电邮,其中包括此前为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服务的智囊团。

但即使是这样最坏的结果,从记者的职业未来角度看,自动化报道的崛起也比新闻业面对的根本经济困境威胁小得多。新闻业当前面临印刷内容向网络转移,广告业务枯竭等致命的棘手问题。那绝不是机器人革命造成的绝境。对大部分作者而言,这场革命还不足为惧,它只会让作者的工作更便利、更有趣。因此,罗斯认为,记者应该为机器人异军突起而庆祝,为自己多了帮手而开心,那样就可以专心做最重要的那些工作了。

毕竟,如果谁希望一年到头做那些无需动脑的工作,日复一日重复那样的生活,那真人也就早变成了机器人。(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其实对新近发生事情的报道的新闻业,在大数据时代,在实时在线,一切皆在线的时代,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无论从概念上还是实操层面,因此现在的媒体变革最为可怕之处在于失去了一半儿的行业发展的根基。现在如果传统媒体将自己的职能定位为新近发生事情的报道,在监控视频满天飞,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大数据应用程度深入的大背景下,即将失去其意义,或许个性化的,有人格的,有思想有观点内容才是专业化媒体未来业务发展的方向,却又面临另外一个问题,人格化的观念性,有思想的内容又是个体的自媒体形式组织的天下,传统大组织的命运……

    回复 2014.07.17 · via pc
  • 新闻稿本来就无趣,交给它吧。

    回复 2014.10.29 · via pc
  • 评论也不用了主观性太大

    回复 2014.07.20 · via pc
  • 新闻无非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回复 2014.07.20 · via pc
  • 只是运用生成简单的事件性报道,确实会提高记者工作的效率和精确。

    回复 2014.07.20 · via pc
  • 让没有情感的机器人写新闻稿,内容难免会缺乏活力

    回复 2014.07.19 · via pc
  • 人工智能会加速社会进程,好坏难论,不过,机器逐渐取代人力是无法阻挡的。

    回复 2014.07.19 · via pc
  • 不要写假新闻的话是没问题的

    回复 2014.07.19 · via pc
  • 科技的进步

    回复 2014.07.19 · via pc
  • 以后我们都是废人了

    回复 2014.07.18 · via pc
更多评论

快报

更多

18:28

中证协:2023年券商营业收入4059.02亿元,净利润1378.33亿元

18:24

华兰生物:2023年净利同比增37.66%,拟10派3元

18:20

上交所:2024年启动沪市债券市场统一交易终端建设,进一步丰富科创板指数体系

18:19

登云股份:终止2023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

18:18

上交所:本周对退市整理股票退市博天和严重异常波动股票进行重点监控

18:15

《上海证券交易所资产支持证券业务规则》发布

18:14

8只中证A50ETF联接基金获批,4月初将集中发行

18:11

渝农商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舒静被查

18:09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24年3月份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共107款游戏获批

18:07

深交所:本周对“*ST左江”等涨跌异常证券进行重点监控

18:07

深交所发布资产支持证券业务规则和三项配套指引

18:06

上海:2024年力争新增光伏装机60万千瓦以上,组织开展新一轮海上风电竞争配置

18:05

上海:加快引入市外绿电资源 2024年年内新购市外非化石能源电力40亿千瓦时

18:05

上海:2024年全市考核口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

18:04

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星驱科技与无锡5家企业签署超30亿元合作协议

18:04

央行:2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7061.2亿元

18:03

上港集团:2023年净利同比下降23.34%,拟10派1.72元

18:02

51只个股发生大宗交易,中国神华溢价率0.03%居首

18:01

意大利3月CPI同比增长1.3%,预期增长1.40%

18:00

司法部:建立企业信用修复制度,推动解决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

19

扫描下载App